【政策速遞】中辦、國辦發布重磅意見:住建部牽頭加強指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絲路智能建造大會發表時間:2024-12-06 15:02 ![]() 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為深化城市安全韌性提升行動,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承受適應能力強、恢復速度快的韌性城市,增強城市風險防控和治理能力,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總體要求 主要目標是:到2027年,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對韌性城市建設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推動建成一批高水平韌性城市,城市安全韌性持續提升,城市運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重點任務 (三)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以支撐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和改善城市出行為切入點,建設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深入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5G)+車聯網”發展,逐步穩妥推廣應用輔助駕駛、自動駕駛,加快布設城市道路基礎設施智能感知系統,提升車路協同水平。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多場景應用,滿足智能交通需求。加強城市物流配送設施的規劃、建設、改造,建設集約、高效、智慧的綠色配送體系。加快完善應急物流體系,規劃布局城市應急物資中轉設施,提升應急狀況下城市物資快速保障能力。加快停車設施智能化改造和建設。聚合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道路、城市建筑等多類城市數據,為智能交通、智能停車、城市管理等提供支撐。 (四)發展智慧住區。支持有條件的住區結合完整社區建設,實施公共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與管理,提高智慧化安全防范、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支持智能信包箱(快件箱)等自助服務終端在住區布局。鼓勵對出入住區人員、車輛等進行智能服務和秩序維護。創新智慧物業服務模式,引導支持物業服務企業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實施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提高居民服務便利性、可及性。發展智慧商圈。建立健全數字賦能、多方參與的住區安全治理體系,強化對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住區消防車通道、安全疏散體系等隱患防治,提升城市住區韌性。 (五)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依托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數據和底圖,全面動態掌握房屋建筑安全隱患底數,重點排查老舊住宅電梯、老舊房屋設施抗震性能、建筑消防設施、消防登高作業面和疏散通道等安全隱患,形成房屋建筑安全隱患數字檔案。建立房屋建筑信息動態更新機制,強化數據共享,在城市建設、城市更新過程中同步更新房屋建筑的基礎信息與安全隱患信息,逐步建立健全覆蓋全面、功能完備、信息準確的城市房屋建筑綜合管理平臺。健全房屋建筑安全隱患消除機制,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防雷、防火性能,堅決遏制房屋安全事故發生。 (八)搭建完善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加強對城市運行管理服務狀況的實時監測、動態分析、統籌協調、指揮監督和綜合評價,推進城市運行管理服務“一網統管”。加快構建國家、省、城市三級平臺體系,加強與城市智能中樞等現有平臺系統的有效銜接,實現信息共享、分級監管、協同聯動。完善城市運行管理工作機制,加強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與應急管理、工業和信息化、公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水利、商務、衛生健康、市場監管、氣象、數據管理、消防救援、地震等部門城市運行數據的共享,增強城市運行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能力。開展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常態化綜合評價,實現評價結果部門間共享。 (九)強化科技引領和人才培養。組織開展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基礎理論、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加快突破城市級海量數據處理及存儲、多源傳感信息融合感知、建筑信息模型三維圖形引擎、建筑機器人應用等一批關鍵技術。建立完善信息基礎數據、智能道路基礎設施、智能建造等技術體系,構建新型城市基礎設施標準體系。依托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骨干企業以及重大科研項目等,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注重培養具有新一代信息技術、工程建設、城市管理、城市安全等多學科知識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十)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手段、模式和理念,探索建立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運作機制和商業模式。創新完善投融資機制,拓寬投融資渠道,推動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鼓勵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強化政策引導。按照風險可控、商業自主的原則,優化金融服務產品,鼓勵金融機構以市場化方式增加中長期信貸投放,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創新數據要素供給方式,細化城市地下管線等數據共享規定,探索建立支撐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數據共享、交換、協作和開放模式。加強數據資源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利用,夯實城市建設運營治理數字化底座,充分依托底座開發業務應用,防止形成數據壁壘,避免開展重復建設。鼓勵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創新,及時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十一)保障網絡和數據安全。嚴格落實網絡和數據安全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強化信息基礎設施、傳感設備和智慧應用安全管控,推進安全可控技術和產品應用,加強對重要數據資源的安全保障。強化網絡樞紐、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抗毀韌性,建立健全網絡和數據安全應急體系,加強網絡和數據安全監測、通報預警和信息共享,全面提高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風險抵御能力。 加強組織領導 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結合實際抓好本意見貫徹落實,力戒形式主義。各有關部門要主動擔當作為,加強改革創新,建立健全協同機制。住房城鄉建設部要牽頭加強指導和總結評估,及時協調解決突出問題。重大事項及時按程序向黨中央、國務院請示報告。 展會預告 ![]() 上屆大會吸引了絲路沿線多個地區參觀采購商匯聚一堂,會議現場完成30余場合作簽約儀式。 參展咨詢 紀女士:136 3025 1604 何女士:152 2935 5655 趙先生:159 9134 8803 符先生:159 0296 6587 參觀咨詢 楊女士:029-8781-8002 媒體合作 董女士:156 9853 1706 |